建设工程网校 建设工程网校 建设工程网校 建设工程网校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正文

扬州市公园绿化养护技术指导意见

更新:2019-10-12 10:55:23  |  来源:转载
标签:扬州市公园绿化养护技术指导意见

扬州市公园绿化养护技术指导意见 

 
为进一步提高我市公园绿化养护管理水平,改善城市生态和景观环境,巩固扬州市公园体系的建设成果,特制定本意见。
 
一、树木(乔木、灌木)
 
1、浇灌与排水
 
浇水应根据树木生物学特性、生长势、季节和土质状况,做到适树、适地、适时、适量浇灌,确保植物正常生长所需水份。每年浇水次数8次以上,5月至10月期间,连续15天无降雨应浇透水1次。树木每年春季萌发前要浇春水至少1次,冬季休眠前应浇防冻水至少1次。浇灌前应先挖穴松土,以浇透为宜,水分应渗透至树木根部。高温抗旱时,补(移)植树木应避开高温进行叶面喷雾或树干保湿。
 
根部积水应及时排出。耐涝性差的树木应在6小时内排除积水,低洼易积水处应设置排水沟。
 
2、整形与修剪
 
根据公园的绿化功能和设计的需要,在不违背树木生长特性和自然分枝规律的前提下(造型树木除外),按照树木品种、生长阶段、生长势强弱、花芽着生部位、开花季节等生物学特性进行修剪。休眠期修剪,以整形为主,适宜进行中剪或重剪。需要整形的树木,在幼年和成熟阶段,每年应整形修剪1次;衰老阶段,2-3年进行1次复壮修剪,促进更新。落叶树木应在树木落叶后至萌芽前修剪;常绿阔叶树木或抗寒力差的树种应在秋季新梢停止生长至休眠前或早春芽萌动前进行修剪;观枝观叶植物,应在早春萌动前抽除过密弱枝和枯老枝;花芽着生于当年生枝条即夏季或秋季开花植物,应在冬季或早春以短截和疏枝相结合方法进行修剪。
 
修剪应去除徒长枝、病虫枝、交叉枝、并生枝、下垂枝、扭伤枝以及枯枝和烂头。嫁接的树木必须及时除去砧木的萌蘖枝。遇有架空线应按杯状形修剪。
 
孤植树应以疏剪过密枝和短截过长枝为主,造型树应按预定的形状逐年进行整形修剪。
 
3、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每年应根据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病虫害发生情况,制定短期和中长期病虫害防治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做好防治病虫害。提倡使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人工清除等多种手段控制病虫害;化学防治要科学用药,尽量降低农药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应按照农药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喷洒药剂时应避开公园人流活动高峰期。
 
4、松土与除草
 
根部周围土壤应保持疏松,松土深度以不伤根系生长为宜。每年除结合浇水松土外,应定期进行松土。埋土过深的表层要扒土,埋土过浅致根系裸露的要填土。
 
及时去除大型杂草,其它杂草应控制在不影响景观效果的范围内。杂草以人工拔除为主,适当采用生物和化学防治措施。根据不同养护等级,每年清除杂草10-15次以上。其中,5月至10月期间,每10-20天要清除杂草1次。
 
5、施肥
 
施肥应根据树种、树龄、生长势和土壤理化性质而定。树木休眠期施基肥1次,生长期施追肥1-2次,花灌木花前、花后补施花肥。其中,乔木每年应施基肥、追肥各1次,花灌木每年应施基肥1次、追肥2次。花肥视开花次数而定。
 
6、支撑、防护、涂白
 
除特殊景观要求外,树木倾斜超过10°必须扶正。新栽植树木和扶正树木应进行支柱支撑。每年应对支柱进行一次全面检查,破损或绑扎过紧应及时修复或重绑。
 
夏秋季节台风频繁时,应做好树木防台风工作。台风前,做好树木加固支撑。风害后,应及时扶正倾斜树木,加土夯实,固定树身;对树冠相应疏枝。
 
冬季极端气候时,应做好树木防寒、防雪工作。及时清除过厚积雪。树木树干涂白应于立冬前完成,树木涂白剂应稀稠均匀,涂白高度一致,不抛、洒、滴、漏;乔木及行道树涂白高度在1.3米左右,灌木涂白高度在1米左右。
 
7、切边和留积水穴
 
绿地内的树木应视情况和需要,在树木根部外20-50cm处切边或留出积水穴,深度以10-20cm为宜。
 
8、复壮、补植与调整
 
长势衰弱的树木应采取复壮措施。修剪断枝、枯枝,清理创口,消毒防腐;改良土壤条件,清理修补树洞;枯烂树身应做支撑或伐除更新。
 
树木的补植和调整应规范手续,有专门的台账记录。
 
二、绿篱、模纹、色块、球类和其它造型植物(灌木类)
 
1、浇灌与排水
 
根据气候、土壤墒情、植物习性等适时、适量浇灌,土壤含水量应保持在70%左右,叶片轻度萎蔫时应及时浇水。
 
2、整形与修剪
 
应按原设计的造型或规定的形状和高度修剪。以生长期修剪为主,休眠期修剪为辅。
 
规则式绿篱、模纹(色块)修剪,应保持顶部和基部水平,做到无断层、无缺口、无光秃,轮廓线应流畅、柔和;两个品种以上连片种植时,修剪时应注意相互间衔接;修剪后,新梢生长超过10cm时,应进行第二次修剪。
 
自然式绿篱修剪,幼年以整形为主,成年以促进开花和结实为主。杜鹃、茶梅、溲疏、金丝桃等花篱或板块的修剪,应掌握花后修剪的原则,秋冬季至春季花前禁止修剪。
 
造景树修剪以及时修剪、长枝短截、密枝疏剪为修剪基本原则。松类树种在芽刚萌发时摘心、摘芽,控制新枝长度,以保持优美的树姿。
 
植物生长过密或病虫害发生严重的,应及时进行疏枝修剪。
 
3、除草与切边
 
除草应除早、除小,及时去除大型恶性杂草及杂树,其它杂草控制在不影响景观效果的范围内。杂草、杂树不得高于绿篱、模纹(色块)植物;造型灌木上应及时去除大型蔓性藤本杂草。每年清除杂草15次以上。其中,5月至10月期间,每15天要清除杂草1次。
 
4、施肥
 
视植物生长状况,适时、适量进行施肥,提倡使用有机肥和复合肥料,每年施基肥不少于1次,追肥不少于3次。花灌木品种应适当增加施肥次数。
 
5、补植
 
绿篱、模纹(色块)、造型灌木出现死亡、缺株或空秃后应及时进行补植。
 
6、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每年应根据病虫害预测预报及病虫害发生情况,制定短期和中长期病虫害防治计划,防治病虫害5次以上。提倡使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人工清除等多种手段控制病虫害;化学防治要科学使用化学药剂,尽量降低农药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应按照农药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喷洒药剂时应避开公园人流活动高峰期。
 
三、水生植物
 
1、控制水位与换水
 
及时调整和控制水生植物正常生长水位。苗期水适当,保持浅水层,分蘖期浅水勤灌,后期适时排水。漂浮植物须保持足够的水深使其漂浮;沉水植物水深必须超过植株,使茎叶自然伸展;水边植物保持土壤湿润、稍呈积水状态;挺水植物须保持50-100cm左右的水深;浮水植物水位高低须依茎梗长短调整,使叶浮于水面呈自然状态。
 
为避免蚊虫孳生或水质恶化,当用水发生混浊、富养时,必须换水,夏季则须增加换水次数。根据立地条件和正常水位情况以及景观的需求合理栽植水生植物。
 
2、清理与分株
 
不耐寒而干枯的水生植物,应在冬季枯黄后将其泥上部分清除。多年生耐寒水生植物应在每年2月底新芽长出前剪除泥上部分。浮水植物过大,叶面互相遮盖时,必须进行分株,一般3至4年分1次株。
 
3、病虫害防治
 
及时防治对景观有影响的水生植物的病虫害。病虫害防治用药应选择对水体动物和鸟类无影响的农药。
 
4、施肥
 
盆栽水生植物应在冬季连盆拿出水面,并在开春移入水池前10天补施1次基肥,待其新叶长出后再移入水中。
 
5、除草与灭苔
 
应在早春植物萌芽前对水生杂草和青苔进行物理防治或适当的化学防治。
 
四、攀援植物(垂直绿化)
 
1、浇灌与排水
 
生长季节应松土保墒,土壤含水量应在65-70%范围。连续15天无降透雨的情况下,气温在10-25℃时,每半月至少浇水1次;气温在25℃-35℃时,每周至少浇水1次;气温35℃以上时,每周至少浇水2次;冬季浇水每月不少于1次。其中高架悬挂植物,气温在25℃-35℃时,每两天浇水1次;气温35℃以上时,1天应浇水1次。
 
2、修剪与理藤
 
生长季节应进行理藤、造型、固定,以逐步达到满铺的效果,定期检查绑扎物以防脱落。多年生藤本应定期翻蔓,清除枯枝,疏除老弱藤蔓。部分徒长枝长度达15-30cm时应抑制生长;对长势过密的植株适当疏剪重叠枝控制厚度;2年以上的植株,应疏减上部枝叶并适当疏剪下部枝叶,以减少枝条重叠;对生长势衰弱的植株应进行重剪促进萌发。
 
3、病虫害防治
 
每年应防治病虫害3次以上。
 
4、施肥
 
每年冬季应施1次有机肥。生长期应施追肥,每3个月施肥一次,以复合肥为主。吸附类藤本应叶面施肥。
 
5、补植
 
植物死亡且影响整体攀爬、垂挂效果的,应进行补植。
 
落叶植物补植应在植物落叶后土壤结冻前进行;常绿植物补植应在土壤解冻后,新芽萌发前进行。
 
6、藤架管护
 
藤架要牢固,不变形、无损毁。应定期对棚架、挂网等攀援设施进行检查,每月应检查一次,发现问题立即加固或更换。
 
五、多年生地被植物(含花境)
 
1、浇灌与排水
 
应根据立地条件、季节差异、植物习性和生长状况及时浇灌,土壤含水量应保持在50%—60%范围。表层土壤发白时,或叶片发生萎蔫时,应及时浇水,每年浇水8次以上。每年春季,植物萌发前要浇春水至少1次,冬季休眠前浇防冻水至少1次,5月至10月期间,连续15天无降雨应浇透水1次。
 
2、修剪和疏除
 
应按照原设计意图、景观需要和生长状况,及时对生长过密、过高植物进行疏除或修剪,对影响景观的干枯枝叶进行清除。
 
3、病虫害防治
 
每年防治病虫害3次以上,应重点防治地下害虫。
 
4、施肥
 
根据地被植物品种、长势情况、气候条件和需要进行施肥。越冬期宜施有机肥料,平时宜薄肥勤施。施用量为有机肥每年宜0.5kg/m2,复合肥每月宜15-20g/m2。
 
5、除草与切边
 
除草应除早、除小,及时去除大型恶性杂草及杂树,其它杂草控制在不影响景观效果的范围内。杂草、杂树不得高于地被植物。每年清除杂草15次以上。其中,5月至10月期间,每15天要清除杂草1次。
 
六、竹类植物
 
1、浇灌与排水
 
每年浇水6次以上。每年春季竹子萌发前要浇春水至少1次,冬季休眠前浇防冻水至少1次,遇到持续干旱的黄梅天,应浇行鞭水。根部积水应及时排出。耐涝性差的竹子应在12小时内排除积水,低洼易积水处应设置排水沟。
 
2、断鞭与疏除
 
竹林每3-5年应深翻、断鞭,应将4年生以上的老鞭及每年砍伐后的竹蔸挖出。竹林应加强抚育管理,保留适当密度,使竹林通风透光、生长健壮。间伐应在晚秋或冬季进行,应保留4、5年生以下立竹;去除6年以上,尤其是10年生以上老竹。
 
3、病虫害防治
 
竹类植物生长期,应注意防治竹竿锈病、竹丛枝病、竹煤污病、竹黑粉病等病害,以及竹茎扁蚜、竹蝗、舟蛾、毒蛾等害虫。冬季应加强园地清洁,减少越冬病菌和虫卵数量。
 
4、松土与除草
 
除2-4月外,其他季节应及时清除竹园危害性杂草。
 
每年应松土1次,松土应于6-7月进行,深度15cm。松土时应及时除去林内老鞭和竹篼、杂草、石块。
 
5、施肥
 
全年应施基肥1次,追肥1-3次。
 
七、露地一、二年生草花
 
1、病虫害防治
 
草花更换时,应严格检查,防止病虫植株带入花坛。草花换茬时应翻晒土壤,消毒灭菌。每百平方米草花面积内,食叶类和刺吸类害虫危害率不得超过10%,病害发病率应控制在10%以下。
 
2、松土与除草
 
草花换茬间隔期,土壤应进行翻挖、平整和消毒,但间隔期不得超过7天(遇阴雨天顺延)。杂草应控制在不影响景观效果范围内。除草应除早、除小,杂草需连根拔出。
 
3、补植与换茬
 
缺株面积超过0.1m2,应进行补植。补植草花应同品种同色系。及时清除残花,当残花量大于50%,应进行换茬。
 
种植密度以黄土不裸露为宜。
 
八、草坪
 
1、浇灌与排水
 
   应根据立地条件、季节差异、草坪习性和生长状况及时浇灌,土壤含水量应保持在50-60%范围。当叶片发生萎蔫时,应及时浇水,公园每年浇水10次以上。每年春季草坪萌发前要浇春水至少1次,冬季休眠前浇防冻水至少1次,5月至10月期间,连续15天无降雨应浇透水1次。
 
2、修剪
 
草坪应定期修剪,修剪高度应当一致,边缘整齐。要根据暖季型草坪、冷季型草坪和混播草坪的不同生长习性,及时进行修剪。公园每年修剪10次以上。每年草坪越冬前应重修剪1次,5-10月期间,每10-15天应修剪1次。一般草坪和杂草型草坪每年应修剪5次以上,越冬前应重修剪1次。
 
草坪生长季节应采用条纹状交叉修剪方式,按1/3原则进行适时修剪。冷季型草坪留茬高度不超过6-7cm,暧季型草坪留茬高度不超过4-5cm。混播草坪的低修剪应根据气候条件,在2月底至4月上旬间进行,降低留茬高度,以确保暖季型草坪出芽。
 
3、病虫害防治
 
每年防治病虫害3次以上。应注意对地下害虫的防治。
 
4、除草和切边
 
与树木交界处,边缘应进行切边处理或留出积水穴,宽度宜20—50cm,深度宜10-20cm。
 
5、施肥
 
草坪越冬期宜施有机肥料,平时宜薄肥勤施。施用量为有机肥每年宜1kg/m2,复合肥每月宜15-20g/m2。
 
6、追播
 
混播草坪应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追播冷季型草坪。播籽前应进行低修剪,留茬高度应低于3cm。根据气候条件的不同,冷季型草坪播种量为15-25g/m2,播-种要均匀。
 
7、复壮
 
当枯草层增厚,土层通气性差,空秃严重,杂草明显,必须复壮更新,每3-5年1次。
 
枯草层可采用疏草机或钢齿耙消除;增施有机肥、复合肥,并适当覆黄沙改良表层土壤。
 
草坪高低悬殊、出现秃斑或成片杂草侵入,在采取相应的平整除草措施后,用同类草籽或草皮修补。

关注我们